谁的碗里有饭?

在公司的走廊里,看到了成排成排等待面试的大四学生。他们在陌生的的灯光下,坐成一排,一等就是一个下午,也不焦急,也不冷淡。彼此轻声的交流着,看到过往的职员时会挺直身体,目光直视。这样的场景,很久前我也遇到过,不知不知觉中都快要忘记了。

转眼就到2011年了,各个公司早在夏天就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你来我往,都想着优秀的学生的能进入我家大门。学生们呢,朝三暮四,一家公司一家公司的面,撒出去的简历比雪花还多,指望着粒粒都能落在地上砸个坑开朵花。在他们的心里,如果大过年的还拿不到一份哗哗响的offer,面对着家长简单粗暴的询问,这个年也过得难熬。

就要步入社会了,原本可以在校园里不修边幅,大裤衩T恤衫过一年的大学生,一夜之间都改头换面变成了衬衫领带,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其实勒紧腰带心里流着血买套西装,工作后几年都未必见得会再上一次身。后来才发现,什么西装革履都是浮云,多数HR不看这个。关键是你有没有才,又如何让HR看到你有才。

于是大四学生天天在校园里上演一幕幕话剧。考研的钻进自习室,一百天淡定如一日;出国的忙着考雅思,办签证,整日琢磨着和签证官斗智斗勇;考公务员的七上八下,千万人中杀条血路出来。剩下的人找工作,老爸是李刚之流的也许早已内定了工作开着宝马座驾四处逍遥;有梦想的可以放弃很多坚持在几平米的小屋里甘之如饴;那些没有梦想,在学校里的已经被打磨的没有特点的大学生们,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能去干什么,稀里哗啦的随着大流,成为了浩浩荡荡的城市蚁族中的一员。

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首先你很可能找不到工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20年前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王朔一样,以给大家展示失业证为荣。作为20年前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的地位如同一个扔出去的铅球,这条抛物线刚刚上升了一点的时候,就迅速的掉落下,眼看着就要砸在了地上。所以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当不了“富二代”的话只能去当“啃二代”。可是大多数盲目的大学生,却从来不去想为什么?大一好韶华,有游戏为伴;大二尚踟躇,有爱情交心;大三或堕落,不见教授课堂;大四最迷茫,天生的我有才吗?所以只能喊着工作难找,难找工作。忘了这个传播速度的比大脑思想更快的时代中,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传播中,在微博上的让人仰望的企业老总面前,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给他们发一份简历试试?如果140个汉字可以证明你的价值所在,我相信这样的人才也会让老总们争破头。在简历千一律让人看得都麻木的HR面前,你为什么不试试网络上最红的“凡客体”,我相信一个开放的需要创新和想象力的公司愿意给你一个比面试更多一点的机会。这不,应聘《华西都市报》的凡客体简历,第二天就华丽丽的见报了。

找不到工作,可能仅仅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说,找到的一份工作的薪资,仅仅是和农民工一个价格。面对CPI持续高涨,物价让人难以承受,手头的一点工资要租房,要吃要喝要睡觉,一个月下来反而欠下很多钱。大学生觉得丧气,认为自己已经是白菜价了。通涨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任何人包括大学生、白领、农民都逃不掉,抱怨毫无作用。如果认为很难接受和农民工同价位,那是你狭隘了。一个转型中的国家里,农民工这种类型的体力技术工人的职位会越来越少,工资也会越来越高,这是市场需求和劳动合同完善所决定的。同样,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在可预见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都会有较大的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中,企业更愿意选择已经证明了自己价值的员工,你只有证明了自己,才有进一步谈薪酬的底牌。所在职业指导专家就会说:先就业再择业;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薪酬不重要。其实这也是实话,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挑战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位,就不如踏实下来去老老实实的工作,当你的价值体现出来并被人认可后,再去追求高薪资也为时不晚。

在农业社会的时代里,我们祖先说“靠天吃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曾经“靠党吃饭”。至今,很多人还盯着所谓的“金饭碗”垂涎不已。好吧,问你一个问题:在今天你靠谁吃饭?靠一张没有厚度的大学文凭?靠老爸给个金饭碗?金饭碗在这个变化过快的时代里,也许有一天里面也也会没有粮食,也要饿肚皮。这已经不是一个看碗吃饭的时代了:可以烧烤、可以手抓、可以自助,没有碗的人也可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所以,谁的碗里有饭吃,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本文发表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11年第2期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